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会议举行

来源:

吕广平

发布:

发布时间:

2024-12-10

浏览次数:

点击:[]次



127日,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会议聚焦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交叉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探讨区域国别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未来与前景,从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及发展。

中德学院韩晓亚院长主持会议开幕式,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研究员为大会致辞。来自境内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我校中德学院及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的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会议的方式,围绕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探讨。

开幕式上,韩晓亚院长表示,外语学科应响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响应教育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号召,努力探索本学科与区域国别学交叉的有效路径,推动区域国别学内涵建制。徐理勤研究员基于我校40年中德合作的历史,强调了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高校外语学科转型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发展、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学前沿问题等多个角度开展了交流对话,分享了研究成果和经验体会。在主旨报告环节,柏林工大的Roelcke教授基于德国外语专业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职业交际中多种技术语言并行使用的情况,指出专业外语教育的目标,即对专业语和通用语系统性的认知、恰当的运用和恰当的评判。浙江外国语学院国懿教授结合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目标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改革形势,指出区域国别学建设不仅仅是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外语专业学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韩国东国大学的郭磊研究员以宋代时期韩国僧人义天与杭州慧因寺的交流为例,分析了中韩两国间源远流长的经典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浙江科技大学王兆义副研究员以政治现象学为方法论,梳理了德国选择党的发展路径,探索了德国当前的政治局势,为区域国别学政治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在分论坛中,浙江科技大学的夏雪博士展示了德语语言与德国工业文明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来自浙江科技大学的周晓敏博士以及本科学生龚晨燕、郑雅文以卡夫卡在中国、《红楼梦》在德国的译介传播为个案,为区域国别学研究提供了文学翻译与交流传播的实例;重庆大学特聘副教授陈富的报告研究了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大国身份的叙事构建和特征,是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案例;浙江大学硕士生刘雨涵和浙江科技大学硕士生李林璇的报告以中德两国的文化遗产和工业遗址的保护、改造和开放展示为研究对象,体现了区域国别研究对文明互鉴的意义。

此次会议的顺利举办,凸显了区域国别学在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政治经济、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藩篱中的重要意义,也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重要学术支撑。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本次会议由浙江科技大学主办,中德学院承办,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