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中德学院学思集(2024年第2期)

来源:

发布:

中德学院党委

发布时间:

2024-03-25

浏览次数:

点击:[]次

中 德 学 院 学 思 集

——2024年中德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2024年第2期(总第22期)


中德学院党委编 20243月25

目 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2.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3.读懂总书记两会金句中的重要指引

4.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5.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正 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2024年3月10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4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同委员共商国是。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履行职责,务实协商议政,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重要成果。

会议审议批准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审议批准高云龙所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委员们列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李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讨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以及其他有关报告等,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克服内外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信心和底气。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人民政协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一年来人民政协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做好政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广大政协委员深受鼓舞、备感振奋,一致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贯彻落实,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发挥优势作用、更好履行职能提出明确要求,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要坚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抱负,担当科技创新重任,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会议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把中共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人民政协要自觉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紧扣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广谋良策、广聚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人民政协要聚焦重大改革任务深入调研协商,围绕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开展民主监督,为改革添助力、聚合力。

会议认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和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贯彻中共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拓展团结联谊广度深度,提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守正创新、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良好开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人民政协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能力本领。要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深入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提振信心、凝聚人心、解疑释惑的工作。要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宣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筹备组织好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相关活动,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

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广大政协委员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讲实话、道实情、谋实招,展现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要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倡导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克服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2024年3月10日,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工作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团结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3月11日,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读懂总书记两会金句中的重要指引


202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共商国是。

谈成就、论形势、讲对策、提要求……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四个字发人深省。

在各地各部门争先布局新质生产力时,总书记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就是要求各地各部门不能单凭一腔热情、一哄而上,而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要搞一种模式”……平实的话语、务实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总书记强调“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传递出加速提升新质战斗力的坚定意志。


“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释放重要信号: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部署:

在江苏代表团,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在政协界别联组会上,强调要以“改革的思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破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聚焦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总书记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点领域。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而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落脚点。

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肯定了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方向:“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了,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使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充沛的动能。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到此次政协联组会上提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宏阔视野与辩证思维。

方向更加明确:以高水平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

政协联组会上,来自科技界的吴建平委员表示:“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网络强国的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吴建平委员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赞同:“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

建设网络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核心技术是网络强国的“命门”。

我们要掌握网络强国的创新主动权,只有自立自强、技术创新,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支撑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双轮驱动,以网络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严谨认真、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民族气质。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改变和塑造着中国。

精益求精、“斤斤计较”的大国工匠不断擦亮中国制造、锻造大国重器。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国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中都不可或缺。


“看准了就抓紧干”

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看准了就抓紧干”;到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再到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指明“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

贯穿其中的,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战鼓催征,时不我待。

当前,中国经济前行以及实现突破的方向是十分明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真正行动”,就是号召大家抓住机遇、脚踏实地,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稳步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面对江苏代表团的代表们,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一以贯之、始终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终目的也是一切为了人民。


“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总书记深入思考、总结经验:“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

对于科技创新之路,总书记深刻指出:“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统一认识,并在积极推进中,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如何看待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考验着历史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满怀信心,保持定力,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形势、应对困难挑战,继续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4年3月10日,来源:新华社





总书记为何强调

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同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电焊工孙景南代表亲切交流。

何为“匠”?孙景南分享了她的思考:“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一年前的3月5日,同样在江苏团,也有一位“工匠”与总书记面对面。来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单增海,向总书记汇报“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

那一次,从制造业谈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连续两年“下团组”,总书记同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体现了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肯定,彰显了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支撑民族大厦的基石和栋梁的深切期望。


培养大国工匠事关国之大计,“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

在福建工作时,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

党的十八大后,在重要会议上、在考察调研中、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考察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总书记言语谆谆,勉励同学们专心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

这次在江苏代表团,总书记再次谈到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他们的待遇条件保障好。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他们是顶梁柱。”

从“嫦娥”揽月到“羲和”逐日,从“蛟龙”深潜到“北斗”组网,从最长的跨海大桥到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这些科技成就、超级工程,离不开梓匠轮舆一丝不苟的实干,刻印着大国工匠矢志卓越的身影。

伴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智造”不断上新,我国职业教育驶上快车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94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发展职业教育呼应民之关切,“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考成绩仅有200多分,初中毕业的李明扬曾面临“没书读”的窘境,职业学校成为当时“不得已的将就”。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李明扬和同学们正在进行车加工、数控机床、机器人示教、激光打印等课程的实训。

“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些话语鼓舞人心。

精益求精,追梦不止。2016年,李明扬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不负众望勇夺亚军。

新时代,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写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怎么看?总书记深刻阐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怎么办?总书记指明方向,“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工匠摇篮,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蕴含着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现在收入怎么样?”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郑师傅”。

在一线干了20多年的郑志明,详细向总书记汇报:“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迸发无限生机的新时代,为大国工匠施展才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宏大舞台,矢志技能成才、笃行技能报国,未来可期。




2024年3月11日,来源:人民日报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2024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注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迎来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迎来成立75周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登高望远,谋篇布局。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大家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来指导。去年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又一次丰富发展——

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代表发言时,他的另一个身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你们这个实验室设在什么地方?”总书记问。

“在常州和上海都有,我们是企业和大学联合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应用研究。”高纪凡说。

“光伏产业从国产化来看还有什么短板?”“现在和电网的衔接有什么问题吗?”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

高纪凡告诉总书记,他所在的企业20多年来专注自主创新,奋力抢占光伏领域技术高点。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贯通,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装备、原材料基本上实现国产可控。

总书记点头赞许。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中,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这一次,总书记勉励江苏“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审议中,江苏省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一年来这个东部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情况: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41.3%和49.9%……

“你们是制造业大省。全国经济总量126万亿,你们12.8万亿,正好十分之一,这个很厉害。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好几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我谈到经济发展,都点到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我说你们不扛这个大梁,国家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你们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肯定成绩的同时,总书记又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番话,点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总书记话锋一转,道出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深一层的考量。

同样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天举行的政协联组会上又仔细叮嘱了一遍。

3月6日下午,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里洋溢着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同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话题逐渐聚焦到“新质生产力”上。

来自科技界的赵宇亮委员建议,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提升新质生产力。

他结合工作经历,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科研论文发明专利数量大,但落地转化少。我国企业专利转化还有较大空间。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了,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

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深化改革,提出“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坚持科技创新,要求“掌握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要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立足当前与长远、统筹区域和全局,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系统阐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法——“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们在宁夏固原开展水环境治理时,当地百姓送茶送饭,支持我们的工作。”

“你们主要是采取什么样的治水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政协联组会上,听到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黄绵松委员讲述的基层一线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插话追问。

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同志都挂念着西海固,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黄绵松告诉总书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固原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今年春节期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4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15亿元,生态产品价值不断实现。

“环保党中央一直很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着飞速发展、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他小时候的北京城,“经常刮沙尘暴。春天戴口罩,摘下来一层灰。出门一天,家里地上一层土。”

1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美丽的蓝天令人心旷神怡。

“那几天天气很好,当时有人问,这是‘APEC蓝’,能持久吗?我回答他们,这并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将是永久的蓝。”说起当年这个细节,习近平总书记的语气变得十分坚定。

时光飞逝,“APEC蓝”已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写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中。

从来之不易的成就谈到弥足珍贵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

黄绵松委员所在的环境资源界,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增设的新界别。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来到这个界别,对委员们履职寄予厚望:“希望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超智慧。

新征程上,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保护,迫切而重要。

同样是来自环境资源界的胡松琴委员,在发言中表达了她对新污染物的担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在从‘雾霾’‘黑臭’等感官指标治理,向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阶段发展。”

“新污染物治理,这提的很及时,就是说要有治理的意识,让我们在这方面不至于落后。”总书记指出辩证看待、统筹处理新老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新的问题,不能说前面的老问题还没处理完就可以歇歇手,要同步抓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还要继续抓好。”

从“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到“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从“增强生态环保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到“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统筹把握之际,取舍定夺之间,考验的是治国理政的强大定力和远见卓识。

在江苏代表团,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代表,带来了他在农村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这位从军25年的老兵,2005年脱下军装,通过自主择业到永联村工作。从此,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村成为了他的新“阵地”。

这一干,就是19年。

“去年,永联村工农业总收入161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万元。村里企业发展起来后,我们通过明晰产权,让村民持有25%股权,去年村民人均二次分配1.7万元。”他向总书记一项项报告。

“这个收入情况还是很厉害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面对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来自江苏的孙景南代表,是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一名电焊工。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她的话语朴素有力:“工匠的‘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择一事,终一生。

从业30多年,孙景南将焊接视为一门艺术,从学徒工成长为中国中车公司著名技能专家、外国专家眼中赫赫有名的“东方女焊神”。

“你是大国工匠。”总书记向孙景南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一穷二白,从无到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制造业基础。”

总书记深情地说:“这一想啊,真是无比自豪。就拿交通来说,现在我国汽车产销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最长的,高铁走出去了,城市轨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轮船也走出去了,大飞机我们也造出来了,造船业的‘三大明珠’都造出来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断地国产化,然后走在国际前头,并在不断突破。”

“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世界顶级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装备。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引发全场的共鸣。

尊重工匠,更看重他们的“匠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但是远远不够,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让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代表至今深受鼓舞。发言时,她讲述了南京市文博工作者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激发文化力量的故事。

“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博物馆很重要,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宋燕说。

文脉悠长,积淀一个民族的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

政协联组会上,来自民革的夏先鹏委员告诉总书记,中共十八大以来,以大陆巨大市场优势为坚实支撑,以两岸融合发展务实举措为政策支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下,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田红旗委员建议,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融合,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民革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春风浩荡,万象更新。

展望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催人奋进:“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2024年3月12日,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