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中德学院学思集(2024年第9期)

来源:

发布:

中德学院党委

发布时间:

2024-05-13

浏览次数:

点击:[]次

中 德 学 院

学 思 集

——2024年中德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24年第9期(总第29期)

中德学院党委编 2024513


目 录


1.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开创繁荣发展新局面

2. 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学习: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3. 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正 文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开创繁荣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以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关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宏阔视野,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发展战略、发展途径、发展保证等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最强音,这在中华文明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持续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努力开创中国社会科学院繁荣发展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全面落实三项共识,旗帜鲜明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以科研为中心工作的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只有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确保科研这一中心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2023年以来,院党组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彻底、态度鲜明、行动坚决,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忠诚领袖、捍卫领袖、服务领袖的自觉行动。在主题教育中,汇聚全院干部职工智慧凝练形成“三项共识”,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端正和坚定了办院方向,推动“两个维护”政治要求落细落实。

在形成“三项共识”基础上,院党组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共识”变行动,正确的办院方向落实落地。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工程”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在相关院属单位设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室、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发挥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等作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和分领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办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特殊交办任务实施办法(试行)》,设立专项工作处(室),专门负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关涉课题的全流程管理。对我院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逐一建立督查台账,专人负责,无缝隙跟踪督办等等,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踏上新征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全力推进“三项共识”深化落实,坚持把铸牢忠诚贯穿各项事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不断提升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能力与水平。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工程”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举办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坛。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统筹引领全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力量,吸引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开展战略性、原创性、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研究。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根据党中央要求,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切实加强中国考古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提升展览展示水平。

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行稳致远、赢得未来的前提和基础。

202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做学问,聚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迈上新台阶。完成“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大研究专项。推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丛书》(10册)、《世界简史》《“一带一路”倡议: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清代国家统一史》《新时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等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在学科资助体系内增设“‘绝学’、冷门学科”类别,加大对“古文字学”“梵文”等特殊学科扶持力度。在重大项目申报中,把学科交叉作为重要条件,各学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积极开展跨研究所、跨学科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踏上新征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结合我院实际,以“创新方法、传承绝学、改革机制、振兴学派”为突破口,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加强方法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搭建更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综合性研究平台,组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实验室,搭建重点实验室支持平台、实验室孵化平台、数据库平台,探索建立符合数字时代发展规律的科研组织新方式,力争在3—5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实验室。二是办好“绝学”、冷门学科。涵养有利于“绝学”、冷门学科发展的学术生态,保护壮大“绝学”、冷门学科研究队伍。办好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筹建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绝学’论坛”,建设全国“绝学”、冷门学科研究高地。三是打造科研创新试验点,引领、推动学术创新。采取“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优秀团队支撑、特殊政策保障”的科研组织新模式,瞄准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战略部署、理论和实践发展最前沿培育顶尖人才,推出顶尖成果。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创新试验点为引领,以点带面,以优促优,逐步推动全院科研组织方式整体变革。四是振兴学派。组建一批以领军人才为代表的新型学术创新团队,构筑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群落,打造具有中国社科院风格与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战略学派。力争用3—5年时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动形成两到三个有影响的学派。

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抓好有组织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科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带领全院同志深入学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学术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院党组同志带头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在中央媒体发表,部分发言和党课报告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心组学习文选、党课文选。全年我院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名义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200余篇。出版《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走向全面繁荣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组织策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丛书》。院属期刊媒体开设“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栏,连续刊发相关研究阐释文章。全年围绕中美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向中央积极报送对策建议。主办或协办“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第二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效果良好。

踏上新征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精准定位,自觉把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科学谋划,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尽好职责、发挥优势。适应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新的学科布局,优化、设立相应领域的研究单位,确保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留空白点。集中精力把院属研究所打造为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学术重镇、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旗阵和新时代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高端平台。抓好有组织科研,瞄准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调整学科布局,选择具有战略意义且能够胜任的创新领域深耕细作,引导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学者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向“党和国家需要什么就努力研究什么”转变。坚持以学术方式传播中国思想、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外学术思潮的激荡中,清晰响亮地发出中国学术自己的声音,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肩负着时代的光荣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将把重托举过头顶,把使命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作善为,奋力开创中国社会科学院繁荣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2024-05-10,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






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学习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

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凝心聚力扬帆进,奋勇登攀向未来。41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次大会是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重要时期,也是在学校立足成功更名新方位、全面开启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历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人才强省战略,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总路径,强化立德树人,加快学科登峰,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四月的浙江科技大学校园,璀璨明亮,迸发着蓬勃的活力,奔涌着奋进的力量。大会会场小和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内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悬挂的党徽熠熠生辉,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标庄严沉稳,映照出初心力量和时代责任。

上午十时,第一次全体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幕。赵东福同志代表学校上届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陈建孟同志主持大会。

大会应到代表221名,因事、因病请假6名,实到代表215名。非党代表的学校老领导,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应邀参加大会。非党代表的中层干部、直属单位负责人、重点学科负责人、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列席会议。

在题为《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中,赵东福指出,过去五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严峻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学校党委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以“一攻坚两培育”为牵引,强化应用型办学,彰显国际化特色,深入实施“多院一体、四轮驱动”开放强校主战略,解决了学校办学历史遗留问题,办成了一系列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学校成功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列入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推动安吉校区二期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他从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深入、开放办学不断拓展、治理效能稳步提升等方面,全面回顾了学校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赵东福强调,五年的奋斗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必须始终坚持师生为本。

报告深入分析新阶段学校发展的战略方位、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新征程。赵东福强调,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必须加快争创“高水平”,必须打造科技“硬实力”,必须厚植优势“强特色”,必须突出发展“高质量”。他指出,对未来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我们科学谋划了“三步走”战略安排。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学科登峰”主战略,以申博“一号工程”为牵引,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强化政策集成、资源集聚,深化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建设,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垒高地、筑高原、起高峰,加快打造办学核心竞争力,以学科建设的突破带动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建设。

未来五年,是学校跨出“三步走”第一步、迈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新征程的关键五年。赵东福指出,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要按照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围绕“学科登峰”主战略,大力加强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面实施“八大行动”,即学科筑峰行动、英才汇聚行动、卓越育人行动、科研攀高行动、服务提能行动、国际化赋能行动、文化聚心行动、改革攻坚行动,奋力开创学校高水平建设新局面。

赵东福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水平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把牢正确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优建强“关键少数”;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加强统战群团工作,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今天的浙江科技大学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愿景美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赵东福最后强调,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加快建设与浙江在全国地位相匹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努力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届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提供坚强保障》为题向大会提交书面工作报告。报告回顾和总结了学校纪委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奋力谱写新时代“勤廉科大”建设新篇章,为实现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也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审议。




2024-04-19,来源:浙江科技大学 头条新闻






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表决通过关于上一届党委、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后,420日下午胜利闭幕。

20日下午,在经过各代表团讨论、审议两委报告及有关决议(草案)等之后,选举大会在小和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应出席大会的代表221人,实际到会代表220人,符合规定人数。主席团全体成员在主席台就座,赵东福同志主持选举大会和闭幕会。

闭幕会上,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上一届党委、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指出,党委工作报告、纪委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上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纪委工作的成绩和重要经验,总结实事求是,全面深刻。大会认为,党委工作报告深刻把握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了学校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战略安排和重点任务。报告主题鲜明,目标催人奋进,战略科学合理,措施切实可行,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师生愿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引领性和鲜明的科大特色,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赵东福致闭幕词。他指出,大会全面总结了学校近五年来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战略目标,谋划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提出了“学科登峰”主战略,制定了以“八大行动”奋力开创高水平建设新局面的战略举措。大会审议通过的“两委”工作报告,是全体党员干部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反映了全校上下的共同愿望,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和纪委,承载着学校全体党员、干部师生的信任和期待,将为学校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

赵东福表示,各位代表履职尽责、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上一届党委和纪委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赵东福强调,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齐心协力将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大会之后,学校将进一步专题研究,细化任务分解,推进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各位代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团结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作表率、立新功。

赵东福号召,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代会部署要求,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踔厉奋发、实干担当,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圆满闭幕。

闭幕会后,新一届校党委和新一届校纪委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全委会。




2024-04-20,来源:浙江科技大学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