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中德学院学思集(2024年第14期)

来源:

发布:

中德学院党委

发布时间:

2024-10-08

浏览次数:

点击:[]次

中 德 学 院

学 思 集

——2024年中德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24年第14期(总第34期)

中德学院党委编 2024年10月8


目 录


1.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根本保证



正 文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招待会上的讲话

女士们,先生们,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友好国家和国际友人,致以衷心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领导人,更加怀念为新中国建立和走向富强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可以告慰他们的是,他们追求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欣欣向荣!

同志们、朋友们!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和意志,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

同志们、朋友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不移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历史的车轮谁都无法阻挡!

人类共处一个地球,各国人民命运与共。我们将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同时,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南岳衡山有副对联说得好:“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战胜一切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我们坚信,创造了五千多年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必将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在,我提议: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为中国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为在座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各位朋友的健康,

干杯!




2024-09-30,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必须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2024-09-30,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中国土壤,是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创造“两大奇迹”的重要保障。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和命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根本保证,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全过程之中,发挥党的领导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立体格局中的核心作用,不断迸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蓬勃生机,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党的领导是贯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一条主线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不断深化对人民民主的探索,依靠科学的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中国人民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党面临的一项头等大事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成员和国家领导机构,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在70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带领人民将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运行逐步完善。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创造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崭新制度形态。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夯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确立并不断完善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后,党在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从2015年开始,中央政治局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他国家机关党组的工作汇报,并将其作为制度性安排。可以发现,贯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复杂性和时代性日益适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具体要求更加协调。

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将党的领导贯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之中,并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彰显其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其一,有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需要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实关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直接以党的命令来指挥国家机构,不是用党的组织替代这些机构,而是通过一系列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建制与运作机制来实现的。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中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各方面各环节,是党遵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要求的体现,有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权力运行集中统一,保持党自身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在党的领导之下沿着正确方向运转有序、充满活力,更进一步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其二,有助于发挥制度的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制度是保障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可以看到,党的领导不仅是政党组织行为,也是国家制度行为,中国共产党重视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制度设计,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凭借,也是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制度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稳致远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要求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确保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为加强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党中央先后出台有关人大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对人大立法、监督、选举、代表、自身建设、县乡人大等方面工作作出部署,引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发挥这一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其三,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这就保证了党的目的的纯洁性,从而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鲜明体现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政治原则,同时也反映着党的性质和初心使命。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转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坚持将国家政权力量与人民群众力量有机衔接起来,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能够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同时,建设好、运用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主要民主渠道,有助于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用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有效形式及途径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得到实现,这与西方代议制民主实质上难以保障和回应人民的利益诉求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这一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为了更好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人民民主的性质不发生蜕变。

依靠党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稳致远发展

在长期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继续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坚持党的领导,将人民民主的理念落到实处,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坚持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领导,首先要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朝着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方向前进,进而促进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任务谋划和推进工作,确保人民代表大会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应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对标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各司其职、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中央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目标的落实。

二是健全党领导人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发挥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应在党的领导下,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架构、运行流程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变革,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夯实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领导执政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使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高效,建立健全党委定期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和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制度,并对需要研究的重大立法事项作出明确部署,通过合法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党的政策主张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人大工作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如立法规划、重要立法项目等,应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按规定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

三是坚持把党的领导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最大限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应坚持增强党的领导质效,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及时高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利益的实现。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出实招、求实效,按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形成有效、管用的民主,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化、法治化发展并有效贯通,重视倾听人民呼声,了解人民意愿,汇聚人民智慧,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群众基础,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效力融入人民群众中去,把党的领导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2024-09-30,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曲政 何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