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思 集
——2025年中德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25年第10期(总第50期)
中德学院党委编 2025年5月12日
目 录
1. 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的作风建设?
2.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正 文
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作风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抓作风成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党中央之所以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的作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党的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实践党的性质和宗旨、制定和执行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对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评价,首先是通过其展现出来的外部形象来进行评价。执政党形象是反映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晴雨表、温度计,反映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又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党风好,党与群众的关系就密切,人心就向着党,党就有力量,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党风不好,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民心,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伟大的事业需要优良的党风,优良的党风推动伟大的事业。党性纯则作风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党风优良,党就能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深入人心;党风政风不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出现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然偏离正确的轨道。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第二,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这一时期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名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歌谣唱出苏区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重视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精神风貌。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集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把24年来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从此,“三大作风”成为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党薪火相传的传家宝。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六条规定”,即“不给党的领导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同志还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国执政后党的作风建设指明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这些优良作风都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第三,以抓作风为切入点推进党的建设是一条重要规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作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带动全党形成优良作风,以“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作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高度重视抓作风建设,以一系列整党整风运动方式,解决执政条件下党内不正之风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夯实了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推进从严治党就是从作风建设入手的。1985年11月,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首次提出“从严治党”表述,即“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整顿农村党的作风问题成为推进从严治党的切入点,以整顿农村作风问题拉开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大事来抓,以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为切入点,坚持以作风建设为引领推进党的建设。无论是担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市委书记,还是担任省委书记,他都一以贯之坚持抓作风建设。从1983年在正定制定实施《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简称“六项规定”),到1989年在宁德制定《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简称“十二项规定”),再到2005年9月浙江省委就切实加强省委常委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作出“十项规定”,以及在上海市主持起草的《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八个坚持”,为中央八项规定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等内容提供地方实践范例和借鉴思路。这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抓作风建设的持续思考和重要方法,也体现了以抓作风为切入点推进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性认识。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从中央政治局成员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入手。随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全党上下一体贯彻执行的作风建设要求,进而拉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幕。党的建设实践历程表明,作风建设始终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以贯之成为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把握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各种不正之风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其中,“四风”是当时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作风问题由来已久,在党内确实相当严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不抓不行了。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了,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党的作风问题突出了。如果我们不下大气力解决这些问题,要是真的到了掉入“塔西佗陷阱”这一步,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这次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宣布要把党的作风建设确定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抓党建的头等大事,释放了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狠抓作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带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随后,为推动全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向基层延伸,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全体党员、干部一体贯彻执行的作风纪律建设的共同要求。2012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详细列出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实施细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执行该细则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自此,党中央从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抓起,从小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抓整治“四风”就是起徙木立信的作用,抓就真抓,一抓到底。
第五,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引领政风社风民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干部特别是政治局成员做起。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在党的作风建设上,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范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其规范内容具体、条目清晰、标准统一、操作性强,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规范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作风行为。党中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逐条严格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中央政治局的带头示范下,各地区各部门各级领导班子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作为会议的重要议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努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2025-04-29,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专门会见了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他们曾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上浴血奋战。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在过去几年里,加列耶夫大将、舒德洛少将等老战士先后离世,我深切缅怀他们。从将军到列兵,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英雄不朽,正气长存!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烽火岁月,苏联向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向苏联输送急需战略物资,两国携手在大漠戈壁开辟出一条国际“生命线”,为支援彼此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以坚韧意志锻造钢铁洪流,碾碎了纳粹侵略者的野心,解放了被德国法西斯奴役的人民,书写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壮丽史诗。
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对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不仅中俄两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我们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中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俄方多次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中方对此高度评价。
——我们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应对全球性挑战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我们坚信,世界各国人民都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中俄关系具有清晰历史逻辑、强大内生动力、深厚文明底蕴,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双方要共同抵制任何干扰破坏中俄友谊和互信的图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以中俄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着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是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80年前,我们经过奋起反抗,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2025-05-07,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