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德学院成功联合举办首届工业文学、语言、翻译和教育教学研究研讨会

来源: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和乐外语”公众号,略作修改。

发布:

发布时间:

2024-09-21

浏览次数:

点击:[]次


2024913日,“首届工业文学、语言、翻译和教育教学研究研讨会(2024)”在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学院联合举办。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革新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英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晓东教授、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译审陈巍等专家学者应邀做学术报告。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耀、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陈芳、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等出席本次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

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陈芳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耀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文理交叉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必然趋势,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本次研讨会探讨工程科技与外国语言文学的汇聚交融,将为各兄弟院校构建新文科发展格局,实现文科学科集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整体性跃升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浙江工业大学 陈耀

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理勤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浙江科技大学是一所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德合作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厚重底色。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学院秉承学校“德国模式、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积极引进和推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与德国高校的合作办学。2021年底,学校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交叉及中德合作优势,与工信部共建中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可以结合“工业”“技术”元素,焕发新的生命。

浙江科技大学 徐理勤

研讨会分为“文学与科学”、“文学与技术和经济”、“工业文化与教育”三大主题模块进行,7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

【文学与科学】

文学与科学模块由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教授闫建华主持。

浙江大学杨革新教授作题为“从作者已死到AI写诗: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的危与机”的精彩报告。杨教授讲解了从作者之死到文学之死、AI创作的基本原理、人工智能与文学出路三个部分,展示了文学研究的中心从作者到文学文本再到读者的变迁。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的样式发生了变化,文学工作者应该从科技发展给文学带来的挑战中发现转机,找到出路。

浙江大学 杨革新

杭州师范大学徐晓东教授以“文艺复兴文学中的魔法石及万灵药——从《新大西岛》看科学精神”为题,分享了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中的魔法理念与科学精神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徐教授旁征博引,通过考察多个文学作品中对魔法石(黄金)及万灵药(金水)的描述,窥见英国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水平,揭示炼金术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杭州师范大学 徐晓东

【文学与技术和经济】

文学与技术和经济模块由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学院德语系主任林方主持。

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学院青年教师方奕以德国浪漫派代表人物诺瓦利斯的作品为切入点,探索技术和经济视角下德国浪漫派文学思想运动与德国工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现代社会转型带来启示意义。此外,方老师作为青年博士教师代表,还分享了后续研究、课题申报、微专业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

浙江科技大学 林方

浙江科技大学 方奕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译审陈巍老师结合自身四十余年深耕歌德《浮士德》汉译研究经历,全面考证了《浮士德》各种德文原版的异同,考察了郭沫若、周学普、梁宗岱等知名译者的译介史以及这部文学巨著在我国百年的接受和研究情况。他强调,《浮士德》的汉译成果丰硕,产生了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但这部作品的文内对话(跨文本)和文外对话(跨学科)的研究价值巨大,值得更多的年轻学者积极探索。

宁波大学 陈巍

【工业文化与教育】

工业文化与教育模块由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张维亮主持。

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黄扬介绍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溯源、传播路径与启示。黄教授先从七个维度分析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的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溯源研究。随后,她分享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的传播路径,并提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有关工业技术文化传播的三点启示,即工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统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工业遗产与城市未来并存。

浙江科技大学 黄扬

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王兆义副研究员作题为“工业技术文化作为视角的教育研究”的报告。他认为,工程师文化是工业技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工程师群体最重要的代表性组织,德国工程师协会是技术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行动者。他通过德国工程师协会的教育参与案例,揭示德国如何实现技术知识体系与技术价值体系的协同发展。他强调中国技术史和成立技术文化研究机构的重要性,呼吁写好中国命题。

浙江科技大学 王兆义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晨光学者王曦在线上分享了自身对数字时代下新文化生产的观察:第一,超工业化的新文化生产系统产品数据化;第二,展演性的新文化生产空间作为生产平台,呈现剧场化的趋势;第三,每个人作为新文化生产的主体,其追求的独异性身份无形中被数字化。她指出,这些特点对于解释数字时代下主体经历的文化身份危机、审美感性匮乏,继而重建感性共同体极为重要。

复旦大学 王曦

【讨论】

在自由讨论环节,徐晓东教授、闫建华教授、王路明教授等多个学科代表对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科技大学的青年教师就今后课题申报、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合作方式等方面展开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热烈讨论。

中德学院教师参加自由讨论环节

【闭幕】

在闭幕辞中,王路明教授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衷心感谢双方院校领导的关切支持和学术同仁的拨冗莅临。本次研讨会极大地提振了文理融合的信心,为外国语学院打造工大风格的文科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学院将继续携手省内外兄弟院校,整合学术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探索科研新方向。至此,本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