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交流分享

>

正文

中德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第7期 褚静 《德语视听说1》

来源:

发布:

褚静

发布时间:

2022-11-23

浏览次数:

点击:[]次

一、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德语视听说1(原工程师德语1

※主讲教师:褚静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生:2+3国际班

学时:4学时/

思政学习资源:网络、德国电台和电视台资料;自编教材。

本课程以线下学习为主,辅助钉钉班级群教学平台和微课形式,利用钉钉在线直播和视频会议、平台的一系列衍生功能以及录制的微课,对2+3项目同学进行德语教学活动。将传授德语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旨在培养具备正确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德国科学、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客观评价对待文化差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大一新生,刚开始学习德语,对德语和德国有着较大的好奇和兴趣。学生大都没有德语基础,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不宜过难。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指导和主导作用。


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思政课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寻找资料和准备课件上。由于现成的书籍几乎没有,需要教师自行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把所有资料做成电子文档,并体现在课件上。在疫情期间也有过在线上课的经历,课件模板选取了现实的黑板模式,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有在教室上课的身临其境感。课件需要把知识点梳理清楚,让学生能一目了然。最后通过课程团体自行编写教材,教材每一课的最后部分突出思政内容。


※教学内容

1. 结合热点主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选择的都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主题。比如习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上的讲话、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大金句以及德国总理访华等等。还有一些文化、历史的对比,比如中国的茶文化和德国的咖啡进行比较。这些主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愿意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2. 多媒体的使用

利用网络,选取德国媒体对中国热点问题的报道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并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和讨论;学习中德两国历史文化和传统,了解两国文化传承。自己也录制了视频,可以结合在线以及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新鲜体验。




三、 学生表现和评价

学生能紧跟老师节奏,认真完成课堂和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找准“讲好中国故事”的切入点,结合其亲身经历,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以及课后总结所学词汇的形式,完成反馈。


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还获得国创和校创项目立项各一项(2022年),并获首届浙江省大学省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22 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创新点总结

以“讲好中国故事”观点为指导,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理性分析角度让学生了解目标语文化及本族语文化的深层内涵,再通过文化沉浸认识他族人群如何看待本族文化。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引领学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通过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德语视听说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反思和建议

1. 对外语课程来说,思政课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课程的关键还是需要有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以及使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还有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课堂的把控。

2. 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不要花过多的时间研究各种各样的教学平台,选择自己操作熟练的平台即可,时间还是应该花在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中。可以在主题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上花一些心思,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给他们时间进行练习和消化。

3. 注意和学生的及时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也要相互理解对方的不容易,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思政课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学期,而是应该有一个延续的过程。对于其他专业老师的经验,希望能够进行分享,大家取长补短。


思政课程和德语课的结合,对于大多数德语教师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慢慢地摸索并加以改进。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以成熟和改进,积累并丰富相关资料。相信我们德语思政课堂会越来越成熟,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